夢時代扶輪社的授證典禮,冠蓋雲集,有該地區總監RI_3470地區總監呂清喜、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等貴賓與會。大力支持的友社共450人到場恭賀,希望見證,在楊智乾的帶領下,開創南台灣的夢時代。本會理事長吳進生也代表致贈「啟動 台南夢時代,創造 台灣新希望」桌花一盆。
授證典大會入場,大門內
『系列報導四』兒童大藝術家 啟發重於教導 |
作者 : 楊至靜 | 更新時間 : 2014/11/28 19:36:37 |
(2014-11-28)每個兒童都是小天才,如何啟發他們、以不斷嘗試來誘導他們,發揮潛能? | ||
「兒童創意美學啟發教育論壇&交流會」以「如何啟發兒童創意/美學潛能,給予適當的栽培?」為題,邀請到BBDO黃禾廣告營運董事何清輝、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朱憲、台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理事/喜思媒體集團總經理黃子容、建築師/兒童藝術與設計教育老師林建成來分享,並由動腦雜誌社長暨總編輯王彩雲主持座談。 在『系列報導3』文章中談到,何清輝與方朱憲對於兒童美學與創意激發的概念與想法。建築師,也是兒童藝術與設計教育老師的林建成,也以在國小當故事爸爸的經驗,來和大家分享如何激發兒童學習潛能。 林建成:小朋友是問題解決專家 林建成由於受建築教育,將如何教導兒童,以設計思維來思考。不僅將兒童教育想成設計過程,也考量使用者經驗,來看兒童教育。 林建成舉出他在國小教學的例子。從教室裡的學習開始,他會請同學帶家裡的鈕扣、筷子、布料,來貼在白紙上,讓小朋友創造角色。另外,他也讓大家做石膏,並在過程中吹氣在石膏中,這樣一來原本看不見的空氣,在石膏凝固後,就成為中間中空的部份。如此一來,空氣究竟長什麼樣子,小朋友馬上就知道。 空間感又要怎麼培養?林建成讓小朋友在教室裡,以彩色膠帶連接不同的桌椅。當小朋友自己要低頭、屈身通過膠帶做成的阻礙,他們就能以自己的身體來了解,什麼是高矮、遠近。 除了與物體互動,林建成也讓小學生嘗試行動藝術。原本只是兩個小朋友面對面不准說話的遊戲,卻成為大家認識安靜、觀察人類的過程。林建成還問小朋友,有沒有看見與你對看的小朋友的靈魂?沒想到,許多小朋友都能在透明型膠片上,畫出對方的靈魂。 林建成也說,除了教育過程要設計,「設計思考」(Design Thinking)也應該落實在兒童教育中。所以他讓小朋友走進大雨過後的菜市場,思考一下當下雨天時,一個買東西的人,如何好好的收傘、挑選、找零?或是,思考亂七八糟的電線,可以如何改變牽線的方式,使環境更美觀整齊。 林建成發現,小朋友是有能力尋找答案、解決問題的。當他出題目,要小朋友設計出能放長短傘柄的傘架,許多小朋友都提出很多很好辦法,並做出簡易模型來。而林建成更進一步發現,經過網路搜尋,一些歐美、日本設計品牌,早已有成熟的產品在販賣。 小朋友的模型或許不成熟,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,可以成熟而且有商機的。 林建成也統整四個兒童教育的觀點,提供給在場的父母,包含: 1. 先思考再給答案:培養孩子追求答案的樂趣,不要斷了他們發現新事物的路程 2. 透過創作來自我學習 3. 用身體的各種感官去學習:躺在地上感受太陽的熱、鑽進箱子裡感受黑暗、感受堆高箱子砸下來,那種被打擊的感覺 4. 達文西式的全方面發展:學習項目無限延伸、把握時機隨時加深 黃子容:做中學 持續鼓勵小朋友 從事行銷傳播產業超過29年的喜思媒體總經理黃子容,投入台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超過7年,她不僅在以醫師為成員的協會中,貢獻行銷廣告管理專長,更關注大環境下,兒童的學習啟發過程。 黃子容從父母接觸小朋友角度來分享,黃子容發現許多父母沒有教育理論背景,更不是專家,因此什麼方式對父母來說,容易發揮啟發小孩子的功能? 黃子容首先提出「自然」最重要,不要抹煞小朋友任何的習慣、情緒、想說的話、想做的事。如果要讓小朋友全腦發展,要以體驗的方式,來與小朋友相處。 她以教小朋友使用湯匙自己吃飯為例。小朋友學會握湯匙開始就給予鼓勵,之後學會送飯到口中,並持續做一樣的動作,都要以鼓勵來代替糾正。她也建議父母,學習過程中,衣服、地板都可能因為灑落的食物而弄髒,父母千萬不要一直清理,這會讓小朋友有罪惡感。 以鼓勵代替糾正,可以刺激小朋友身體的記憶力。透過這個過程,他們自然就會學會自己吃飯。 陪伴也是非常重要。黃子容說,現代雙親工作忙碌,但一週至少要有一天,騰出來與小朋友相處。睡前或是吃早餐時的三分鐘講故事時間,更可以提供親子相處的強度。她也提醒,千萬不要認為,把平板電腦打開、使用畫畫apps就是畫畫了,手繪的過程,不僅是畫畫更是與實體顏料、色彩、畫筆教觸的重要機會。 談到如何激發創意潛能,藝術與美感可以怎麼教、怎麼學?黃子容分享她的經驗,她要父母嘗試讓小朋友觀察綠色植物,站著、坐著、躺著所看到的樹、草都是不一樣的。父母可以陪伴在小朋友身旁,看到些什麼,感受到什麼。 「兒童創意美學啟發教育論壇&交流會」有不少父母也積極與講者持續分享兒童學習經驗,現場在一片討論聲,及孩童的笑聲中圓滿落幕。 |
『系列報導三』啟發兒童創意美學的關鍵 |
作者 : 張維仁 | 更新時間 : 2014/11/28 19:36:25 |
(2014-11-28)近年來,台灣社會愈來愈注重孩子的創意美學教育,該如何有效激發孩子的創意潛能? | ||
展期至今進入第四天,今天舉辦「兒童創意暨美學啟發教育論壇與交流會」,邀請財團法人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朱憲、BBDO黃禾廣告營運董事何清輝、建築師林建成、台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理事黃子容,由動腦雜誌社長暨總編輯王彩雲擔任主持人,共同探討,如何啟發並引導兒童的美學創意潛能。 讓孩子做創意的主人 擁有豐富兒童教育實務經驗的方朱憲認為,老師和家長應該要更認識自己的孩子,讓孩子自由地適性發展。以往的美學教育是以成果為導向,大多家長會希望有好的結果,所以會直接幫孩子做決定;但正確的美學教育方式應該是,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,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,從小地方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讓他們在錯誤中學習與成長 。 方朱憲也補充,孩子的美學教育,不用刻意的去輔導或是培養,在小朋友畫下第一筆之後,孩子的創意旅程就開始了,有時當孩子靈光乍現的時候,會一天產出多件作品;但孩子如果當天沒有想法,也不需要強迫孩子,只需要耐心地陪著孩子,讓他們慢慢地發揮潛能。 舉個例子來說,大人可以在固定的地方,放不同的圖畫紙、工具,像是色筆、蠟筆、奇異筆等質地比較硬的創作工具,讓孩子自由地去畫;等到孩子大一點時,就可以換成水彩筆、刷子等軟性工具創作,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,放置不同的工具,在不知不覺中,不但學會運用這些工具,也能刺激孩子的想像力。 方朱憲也建議用實驗的方式,找出適合激發孩子創意的方法,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,師長們應該尊重孩子,讓他們用語言或是肢體的方式充分發表意見。 財團法人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朱憲(Brain.com/攝影) 創意藏在生活中 用心觀察就能看見 何清輝則是從現有的畫作中,激發孩子的創意美學。他以廣達文教基金會《游於藝21》校園巡迴展「遇見大未來」為例,說明如何結合國外的名畫與當代的環境,用視覺衝擊的方式,讓小孩子從小學會觀察與思考。 其中一幅畫是,將米勒的《拾穗》和都市隨意排放廢棄造成的空氣污染結合,透過與孩子互動的方式,教導孩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,並在潛移默化中,用設計符號、元素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。 何清輝也指出,避免用自己的思考邏輯去看孩子的作品,「小孩子原本提出很好的概念,但常常卻被大人的思維否決掉,十分可惜。」 之後並以自己與孩子的相處過程當做例子,師長應該跟小朋友一起觀察,當孩子提出疑問時,不要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,讓他們從小學會獨立思考,但要注意的是,少用說教式的方式教育孩子,避免造成反效果。 另外,他也建議多帶小朋友接觸大自然,觀察大自然的多樣性,像是「雷」或是「雨水」,大自然奧妙之處就是在於,每一滴雨水、每一個打雷的形狀或是顏色,都不一樣,藉由觀察,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。 對於何清輝的演講,王彩雲也表示十分認同,認為小朋友的創意來自於與父母的對話,有時候用連續的問話「你覺得呢?」反而能引發孩子思考、激發孩子的創意。 講座的另外兩位講者林建成與黃子容,也對孩子的美學教育啟發提出精闢的見解,詳情請見『系列報導四』。 BBDO黃禾廣告營運董事何清輝(Brain.com/攝影) 延伸閱讀: 『系列報導四』兒童大藝術家 啟發重於教導 『系列報導三』啟發兒童創意美學的關鍵 『系列報導二』快到兒童大藝術家節 看孩童的奇幻世界 『系列報導一』跨界創意 兒童大藝術家們的不凡創作 |
『系列報導二』快到兒童大藝術家節 看孩童的奇幻世界 |
作者 : 連冠寧 | 更新時間 : 2014/11/27 17:36:01 |
(2014-11-27)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經塗鴉,但我們可曾把圖畫紙上的塗鴉,化作真實? | ||
這場創意盛會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,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與動腦雜誌聯合主辦。活動總計吸引113名12歲以下的小朋友報名投稿,用筆畫出心目中的創意角色,再由30位設計師根據自身專長,以不同媒材像是木頭、黏土、鐵絲、抱枕、檯燈等組裝再造,重現圖畫中的角色。 27日上午,24名慧光幼兒園的小朋友,在園長薛諾瓦和老師帶領下,走進這個奇幻世界。當大家看到一整面的圖畫紙牆時,全都興奮激動得又叫又跳,因為展場中的每個藝術品彷彿都在和他們說話。 目前就讀大班的張盛表示,最喜歡機器人「猴子外星人」,因為他家都是玩具汽車,沒有機器人,所以很想帶「猴子外星人」回家;中班的黃湘庭害羞表示,她也喜歡「猴子外星人」,因為裡面有一隻小小Hello Kitty,回家後還想帶爸媽來看。 致力發展美學生活化的慧光幼兒園長薛諾瓦表示,走出教室的學習,能讓小朋友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,像是兒童大藝術家節展品用色繽紛,小朋友就能從中認識更多顏色。另外,展品還包含各種生活用品,讓人了解藝術其實一直都潛藏在我們的生活中,充滿無限可能。 不僅如此,薛諾瓦對於兒童大藝術家節讓圖畫成真的點子,特別表示讚賞。她認為,這對小朋友是一個很棒的啟發,如果每個小朋友都開始將自己圖畫中的角色,用陶土等各式媒材呈現,不僅能激發創意,甚至可以學習立體概念。 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秘書長陳麟表示,協會在2011年的台北設計大展油畫體驗區裡,看見小朋友的瘋狂、創意、天馬行空,甚至是藝術天分。因此決定要提供像是兒童大藝術家節這樣一個平台,讓小朋友的創意,透過和設計師的對話,得以發揮展現。 「2014兒童大藝術家節」第一年舉辦就獲得各界響應,展期第3天,已吸引超過1000人次進場參觀。11月29日(六)下午1時30分,還有一場專為孩童打造的兒童嘉年華會,包含草地市集、兒童身體藝術彩繪等,歡迎重視兒童創意的家長們,能夠帶著小朋友共同參與這場充滿創意和藝術的盛會。 慧光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會展內,開心合照。【圖片來源:連冠寧/攝】 慧光幼兒園的小朋友一邊聽志工解說,一邊專注欣賞麥肯廣告執行創意總監Attilio的作品「巨人的生日」。【圖片來源:連冠寧/攝】 慧光幼兒園的小朋友拿著尋寶地圖,努力蒐集會場內的30個印章。【圖片來源:連冠寧/攝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