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系列報導三』啟發兒童創意美學的關鍵 |
作者 : 張維仁 | 更新時間 : 2014/11/28 19:36:25 |
(2014-11-28)近年來,台灣社會愈來愈注重孩子的創意美學教育,該如何有效激發孩子的創意潛能? | ||
展期至今進入第四天,今天舉辦「兒童創意暨美學啟發教育論壇與交流會」,邀請財團法人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朱憲、BBDO黃禾廣告營運董事何清輝、建築師林建成、台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理事黃子容,由動腦雜誌社長暨總編輯王彩雲擔任主持人,共同探討,如何啟發並引導兒童的美學創意潛能。 讓孩子做創意的主人 擁有豐富兒童教育實務經驗的方朱憲認為,老師和家長應該要更認識自己的孩子,讓孩子自由地適性發展。以往的美學教育是以成果為導向,大多家長會希望有好的結果,所以會直接幫孩子做決定;但正確的美學教育方式應該是,在孩子創作的過程中,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,從小地方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讓他們在錯誤中學習與成長 。 方朱憲也補充,孩子的美學教育,不用刻意的去輔導或是培養,在小朋友畫下第一筆之後,孩子的創意旅程就開始了,有時當孩子靈光乍現的時候,會一天產出多件作品;但孩子如果當天沒有想法,也不需要強迫孩子,只需要耐心地陪著孩子,讓他們慢慢地發揮潛能。 舉個例子來說,大人可以在固定的地方,放不同的圖畫紙、工具,像是色筆、蠟筆、奇異筆等質地比較硬的創作工具,讓孩子自由地去畫;等到孩子大一點時,就可以換成水彩筆、刷子等軟性工具創作,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,放置不同的工具,在不知不覺中,不但學會運用這些工具,也能刺激孩子的想像力。 方朱憲也建議用實驗的方式,找出適合激發孩子創意的方法,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,師長們應該尊重孩子,讓他們用語言或是肢體的方式充分發表意見。 財團法人兒童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朱憲(Brain.com/攝影) 創意藏在生活中 用心觀察就能看見 何清輝則是從現有的畫作中,激發孩子的創意美學。他以廣達文教基金會《游於藝21》校園巡迴展「遇見大未來」為例,說明如何結合國外的名畫與當代的環境,用視覺衝擊的方式,讓小孩子從小學會觀察與思考。 其中一幅畫是,將米勒的《拾穗》和都市隨意排放廢棄造成的空氣污染結合,透過與孩子互動的方式,教導孩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,並在潛移默化中,用設計符號、元素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。 何清輝也指出,避免用自己的思考邏輯去看孩子的作品,「小孩子原本提出很好的概念,但常常卻被大人的思維否決掉,十分可惜。」 之後並以自己與孩子的相處過程當做例子,師長應該跟小朋友一起觀察,當孩子提出疑問時,不要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,讓他們從小學會獨立思考,但要注意的是,少用說教式的方式教育孩子,避免造成反效果。 另外,他也建議多帶小朋友接觸大自然,觀察大自然的多樣性,像是「雷」或是「雨水」,大自然奧妙之處就是在於,每一滴雨水、每一個打雷的形狀或是顏色,都不一樣,藉由觀察,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。 對於何清輝的演講,王彩雲也表示十分認同,認為小朋友的創意來自於與父母的對話,有時候用連續的問話「你覺得呢?」反而能引發孩子思考、激發孩子的創意。 講座的另外兩位講者林建成與黃子容,也對孩子的美學教育啟發提出精闢的見解,詳情請見『系列報導四』。 BBDO黃禾廣告營運董事何清輝(Brain.com/攝影) 延伸閱讀: 『系列報導四』兒童大藝術家 啟發重於教導 『系列報導三』啟發兒童創意美學的關鍵 『系列報導二』快到兒童大藝術家節 看孩童的奇幻世界 『系列報導一』跨界創意 兒童大藝術家們的不凡創作 |
原文網址:動腦新聞http://www.brain.com.tw/News/NewsPublicContent.aspx?ID=21101#ixzz3L20lMzR6